嬰幼兒「嘔吐」與「溢奶」的鑑別診斷~譚健民醫師~
文/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
「嘔吐」是指個體吐出胃內容物而謂之,在臨床上亦是嬰幼兒常見的主 訴症狀之一,其中尤以新生兒的嘔吐現象最為常見。
事實上,在臨床上嬰幼兒的「嘔吐」有別於一般人所稱的「溢奶」現象 。「溢奶」是指乳液從嬰幼兒的口角邊緩慢溢流出來的現象。根據新生 兒消化系統解剖生理學的研究發現,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置,而食管開 始進入胃交接處的胃賁門本身的肌肉尚未發育成熟並較為鬆弛,因此新 生兒的嘔吐遠較嬰幼兒常見;此外,一旦嬰幼兒吃奶過量或在餵奶時吞 入過多的空氣,或餵奶後仍橫著抱或立即躺下來,則易導致溢奶的現象 ;此時只要減少餵奶量減少,或餵奶後把嬰幼兒豎起來抱,並輕拍其背 部,則溢奶的現象便會減少。
在臨床上,嬰幼兒以「嘔吐」為其表徵的疾病很多,而可以根據嬰幼兒 的年齡、嘔吐物的性質、嘔吐的形態以及其所伴隨的症狀來尋找出其潛 在的疾病。
在新生兒期所要考慮引起嘔吐的病變,包括有吞嚥羊水過多,餵奶方法 不當(如餵奶時吞入的空氣過多,或奶嘴開孔過大,而使其吸奶過速或 過量),分娩中的顱內腦出血,感染(肺炎、腦膜炎或臍炎),消化道 先天性畸形(如先天性食道閉鎖、先天性橫膈疝,甚至腸閉鎖);而在 嬰兒期則要考慮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、腸套疊、腸阻塞、先天性巨大 結腸、嵌頓性腹股溝疝氣、腦膜炎、腦炎、肺炎、敗血症甚至泌尿道感 染;而在學齡前的兒童導致嘔吐常見的原因則有急性胃腸炎、急性肝炎 、急性闌尾炎、急性胰臟炎、流行性腦膜炎或日本腦炎,而極少數則要 考慮膽道蛔蟲病。
此外,某些嬰幼兒有反復性及陣發性的嘔吐病症,在臨床上稱之為「周 期性嘔吐」,其發病原因尚不很清楚,但俟年齡較大時(甚至延至青春 期前)則可自行停止發作。事實上,有為數不少的「周期性嘔吐」病症 罹患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情緒激動時才發生,而其首先嘔吐出的是剛 吃下的食物,然後則為胃液甚至膽汁液。
在臨床上,假如嘔吐的現象像噴射式一樣,則極可能是嬰幼兒的幽門( 胃與十二指腸之間)狹窄,因幽門下部阻塞不通,使得胃產生劇烈的蠕 動及痙攣,胃內容物便由口腔噴射出來。此外,如嬰幼兒罹患腦膜炎或 顱內腦腫瘤時,因顱內壓增高也會引起噴射式的嘔吐現象。
在臨床上,亦可以根據嘔吐物的性質來作疾病鑑別診斷的參考依據。假 若嘔吐物為牛奶等食物,則或許是餵食不當、感染症、幽門痙攣等疾病 的可能性較大;倘若嘔吐物含有膽汁,則要考慮可能是小腸狹窄或閉鎖 ;而嘔吐物帶有糞臭味時,則要考慮是否存有導致大腸阻塞的潛在病症 。
此外,除了嘔吐之外,亦要特別注意是否罹患者伴隨著某些其他症狀, 如高燒(考慮腦膜炎、急性闌尾炎、急性胃腸炎)、腹痛(如急性闌尾 炎或急性胃腸炎)、頭痛(如腦膜炎、腦瘤甚至顱內出血)或便秘(可 能為腸阻塞)。
假若嬰幼兒在臨床上出現反復的嘔吐病症,則可能會導致脫水及電解質 不平衡的合併症,此時尿液檢查或許會出現「尿酮體」呈陽性反應;而 此時「嘔吐」本身僅是一種症狀而已,其中必然隱藏著其他較為嚴重的 潛在性疾病。因此,此刻必須立即帶嬰幼兒去看醫生。
此外,當嬰幼兒在嘔吐時,家長必須立即停止進食,並立即將嬰幼兒的 頭放置在側睡的位置,以免使得嘔吐物誤吸嗆入氣管中,不僅會引起急 性窒息性氣管阻塞,甚至在往後會衍生「吸入性肺炎」。
|
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
作者簡介: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(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) 旅遊醫學科(旅遊前的健康規劃) 老年醫學科(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) 肝膽胃腸科(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、肝硬化、消化性潰瘍) 保險醫學科(協同壽險從業員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)
|
【安姐港式煲湯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